KOK综合体育“不仅把中央的部署和四川实际相结合,还在具体落实上,明确了推进节奏、重点、抓手与支撑。”2月8日,在蓉举行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介绍,在全面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开局起步之际,四川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去年习来川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最近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作为四川建设“天府粮仓”的行动指南,《方案》有哪些特点?谋划了哪些重点?发布会上,嘉宾们一一作答。
高规格印发的《方案》有哪些特点?发布会上,徐芝文用三句话对《方案》画像:三个阶段建设目标、“1531”建设布局、十个方面重点任务。
《方案》分三个阶段提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目标。其中,第一阶段到2025年,“天府粮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30年,“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粮食产量提高到3750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等。第三阶段到2035年,届时,四川将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的农业现代化强省目标。
根据《方案》,“1531”就是在全省布局建设“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
“一带”,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对全局起引领性作用。“五区”,则是分别明确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其中,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主要发展稻麦、稻油、稻菜轮作和稻鱼综合种养等,逐步实现平原地区以粮为主。“三十集群”和“千个园区”,重在用好集群和园区这个载体和抓手。主要目标是,打造30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1000个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和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这样,我们既对标了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又立足了省情实际。”徐芝文说。
发布会上,“天府良田”是热词之一,也是嘉宾们口中建设“天府粮仓”的“起手式”。
“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徐芝文解释,来川视察时,专门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因此,《方案》在谋划十大重点任务时,将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摆在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的首要位置。
如何守牢?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接下来,四川将锚定“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这个总目标,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织密筑牢耕地保护的安全网,夯实“天府粮仓”的根基。
罗旭刚透露,“硬措施”主要有四: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强化源头管控、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强化监测监管。其中,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方面,四川将构建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并有效运转,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严格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
“守牢”稳住数量,“建好”提升质量。提质的方式,是建设“旱能灌、涝能排”和“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余万亩,相关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怎样更进一步?
徐芝文表示,立足当下,重点是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同时,着眼长远,通过摸清全省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制定“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方案、分类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补贴政策、探索整市整县推进模式等方式,逐步将全省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建设层面也将拿出“硬举措”。徐芝文透露,年内四川将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立法,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今年“三农”工作综合督查重要内容。
良种、良技,均是建设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支撑。而科技创新,则是提供良种、良技的前提和基础。
“聚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给‘天府粮仓’插上科技的翅膀。”发布会上,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田云辉底气十足:目前,全省农业领域共有国家创新平台4家、省级12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43家;共有科研机构105家、高校17所,农技人员5.8万名。同时,作为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生猪育种和三系杂交稻、杂交油菜育制种规模和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激活潜力、发扬优势?田云辉透露,省级正在研究制定新时代科技赋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施意见,重在开展五个行动——开展种业创新“良种天府”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兴粮”行动、农业装备研制“智慧农机”行动、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产业慧聚”行动、农业科技服务“赋能提升”行动。
“当然,重点还是要突出粮食,特别是水稻这个四川的主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建议,接下来,四川要抓牢绿色高效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实现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跃升,保障天府粮仓装满“放心粮”。
好种子好技术还要在蜀乡田坎上生根发芽。如何打通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马均认为,首先要从科研人员自身做起。特别是要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多出实用性成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农户大田的转化难题。
田云辉表示,接下来,将拓展“四川科技兴村在线万余名信息员,实时开展在线诊断、解答和技术服务。同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双团长”制,“推动专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记者:王成栋文露敏阚莹莹王若晔)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兔年春节后首场新闻发布会 分三个阶段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不仅把中央的部署和四川实际相结合,还在具体落实上,明确了推进节奏、重点、抓手与支撑。”2月8日,在蓉举行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介绍,在全面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开局起步之际,四川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去年习来川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最近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作为四川建设“天府粮仓”的行动指南,《方案》有哪些特点?谋划了哪些重点?发布会上,嘉宾们一一作答。
高规格印发的《方案》有哪些特点?发布会上,徐芝文用三句话对《方案》画像:三个阶段建设目标、“1531”建设布局、KOK综合体育十个方面重点任务。
《方案》分三个阶段提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目标。其中,第一阶段到2025年,“天府粮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30年,“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粮食产量提高到3750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等。第三阶段到2035年,届时,四川将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的农业现代化强省目标。
根据《方案》,KOK综合体育“1531”就是在全省布局建设“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
“一带”,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对全局起引领性作用。“五区”,则是分别明确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其中,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主要发展稻麦、稻油、稻菜轮作和稻鱼综合种养等,逐步实现平原地区以粮为主。“三十集群”和“千个园区”,重在用好集群和园区这个载体和抓手。主要目标是,打造30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1000个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和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这样,我们既对标了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又立足了省情实际。”徐芝文说。
发布会上,“天府良田”是热词之一,也是嘉宾们口中建设“天府粮仓”的“起手式”。
“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徐芝文解释,来川视察时,专门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因此,《方案》在谋划十大重点任务时,将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摆在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的首要位置。
如何守牢?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接下来,四川将锚定“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这个总目标,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织密筑牢耕地保护的安全网,夯实“天府粮仓”的根基。
罗旭刚透露,“硬措施”主要有四: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强化源头管控、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强化监测监管。其中,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方面,四川将构建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并有效运转,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严格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
“守牢”稳住数量,“建好”提升质量。提质的方式,是建设“旱能灌、涝能排”和“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余万亩,相关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KOK综合体育怎样更进一步?
徐芝文表示,立足当下,重点是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同时,着眼长远,通过摸清全省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制定“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方案、分类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补贴政策、探索整市整县推进模式等方式,逐步将全省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建设层面也将拿出“硬举措”。徐芝文透露,年内四川将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立法,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今年“三农”工作综合督查重要内容。
良种、良技,均是建设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支撑。而科技创新,则是提供良种、良技的前提和基础。
“聚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给‘天府粮仓’插上科技的翅膀。”发布会上,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田云辉底气十足:目前,全省农业领域共有国家创新平台4家、省级12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43家;共有科研机构105家、高校17所,农技人员5.8万名。同时,作为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生猪育种和三系杂交稻、杂交油菜育制种规模和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激活潜力、发扬优势?田云辉透露,省级正在研究制定新时代科技赋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施意见,重在开展五个行动——开展种业创新“良种天府”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兴粮”行动、农业装备研制“智慧农机”行动、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产业慧聚”行动、农业科技服务“赋能提升”行动。
“当然,重点还是要突出粮食,特别是水稻这个四川的主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建议,接下来,四川要抓牢绿色高效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实现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跃升,保障天府粮仓装满“放心粮”。
好种子好技术还要在蜀乡田坎上生根发芽。如何打通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马均认为,首先要从科研人员自身做起。特别是要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多出实用性成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农户大田的转化难题。
田云辉表示,接下来,将拓展“四川科技兴村在线万余名信息员,实时开展在线诊断、解答和技术服务。同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双团长”制,“推动专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记者:王成栋文露敏阚莹莹王若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