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综合体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安全屏障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18 17:40:36

  KOK综合体育2996亿斤!今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牢固的粮食安全底盘,托稳了经济社会运行,成为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赢得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内外因素更加复杂。对此,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制度威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习多次用典强调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风险挑战时刻保持警惕。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习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而我们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平台统筹国家安全工作。”

  国家安全委员会,应运而生。这一平台的职责,正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KOK综合体育、文化KOK综合体育、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

  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国土、经济、重大基础设施、科技、文化、社会、生态、军事、金融、网络、人工智能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快形成。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高效统筹、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这是勇于突破的战略谋划——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等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重大部署。

  聚焦于此,全面深化改革从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重点突破、全面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澎湃动力。从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从稳妥处理突发风险事件到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践一次次证明,锚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创造新条件,就能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仓廪实,天下安。在一批改革成果、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耕地保护利用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等各环节作出系统规定,为粮食安全提供“全链条”保障。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

  初级产品是经济运行的基石,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须臾离不了初级产品。无论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是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增速,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都还将处于持续上升期。而且,一些初级产品总量有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又往往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强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这就意味着,在复杂严峻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尤其要注重初级产品保障安全,端稳两个“饭碗”,让“压舱石”更坚实。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在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600多份改革文件中,事关粮食安全的内容是重要组成部分。

  10多年来,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连续稳产增产,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为经济运行夯实了根基,也为稳预期稳物价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能源,被喻为工业的粮食。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能源供应主要依赖进口,都会存在巨大风险。更何况,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唯有兜住重要能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才能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要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开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更多方案”……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明确了方向。

  从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到进一步放宽能源领域外资市场准入、投资主体更加多元;从深入推进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电力市场建设,到逐步构建起以中长期交易为“压舱石”、辅助服务市场为“稳定器”、现货试点为“试验田”的电力市场体系,我国深化重点能源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正在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煤、油、气、电、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和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超四成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西班牙环球网站发文称,“中国制造的数千种基础产品不可能找到替代供应商”。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在华德企计划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超过一半的德企计划增加投资,原因之一是供应链完善、创新能力提升。

  放眼世界KOK综合体育,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版图深刻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本土化、区域化、分散化、短链化的趋势,美欧等经济体加快出台制造业回迁计划又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向本土化布局。

  此时,如何打造稳定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成了一道必答题。而中国给出的一个解题思路,正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资本、技术、数据等高效配置;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加快现代流通重点领域市场化进程,多措并举维护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秩序;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推进……我国发挥改革支撑作用,补链、固链、强链、拓链、优链,确保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守牢底线。

  数字贸易对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至关重要。去年年底印发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要求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聚焦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开放共享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更具引领性和前瞻性的措施,将带来新的机遇。

  在第六届进博会举办期间,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从人才资本、创新资源、产业总体情况、制造业表现、企业活力五个维度总体来看,中国产业链韧性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二;从分项来看,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只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才能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安全屏障。

  历史,必将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牛 瑾)